您现在的位置: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招生就业>> 招生动态>>正文内容

川剧名旦陈巧茹

当代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陈巧茹原系张光茹高足,她俩都是宜宾人,师徒两代在川剧界硬是撑起了“半边天”。陈巧茹在国内海外都有很大名气,《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署名文章称陈巧茹为“川剧金牌旦角”,“中国戏曲的形象大使”。
     陈巧茹原名陈巧缘,出生在宜宾地区与贵州临界的山区小县叙永。生父李洪书原系县川剧团文武小生,不幸车祸丧命,那时的陈巧茹才6岁。大约因为家学渊源,巧茹自幼酷爱川剧,在继父陈祖平的大力支持下,1979年考入县川剧团,曾先后演出《百花公主》、《白蛇传》、《长生殿》等剧,她还在《双驸马》、《郑小姣》等剧中“反串”小生。1984年8月,宜宾地区文化局举办“迎国庆35周年文艺会演”暨川剧艺术比赛,陈巧茹初试莺喉,一曲《打神》,荣获川剧艺术比赛一等奖,在18个县市的36名选手中崭露头角。
     时值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几位领导及办公室人员光临大会,审看参加全省第二届振兴川剧调演节目《日月葬》。陈巧茹演出《打神》受到省上领导及专家的好评。审看小组中有一位戏剧评论家,名叫陈国福,与陈巧茹算是家门兼同乡,十分看好这棵戏曲新苗,推崇她是一只待飞的金凤凰,私下里鼓励她争取调成都,引荐她拜师张光茹。陈巧茹经过多方努力,果然夙愿得偿,1984年调到成都市川剧院,并将原名“巧缘”改为艺名“巧茹”,成为张光茹“茹”字辈弟子之一。
     陈巧茹初到成都,没有住处,便寄住在张光茹老师家里,与张老师的女儿“巧巧”形同姐妹。张老师家在老南门的滨江河畔,那里毗邻状元街四川省川剧院,陈国福老师家恰在剧院宿舍。其时,陈老师正在整理张光茹舞台艺术,相互往来频繁。一次,陈老师直截了当地提醒陈巧茹:“哎呀,你的‘苕音’太重了!我因为土音太重,常常遭到同事讪笑,你的土音比我更重,‘苕腔苕调’,怎么登得上成都的戏曲舞台哟?”张光茹也连声称是,从此,陈巧茹潜心改说成都官话,力求唱腔与念白音准、字正、腔圆。
     1986年10月,四川省川剧青少年比赛演出在成都隆重举行。陈巧茹作为成都市川剧院青年演员参赛,以她的成名作《打神》再试锋芒,荣获青年主角表演一等奖,在全省川剧界脱颖而出。陈国福老师非常高兴,特意在《四川日报》撰文评述道:“陈巧茹初向许云生老师学演此剧,后受张光茹老师的点拨,出色地塑造了又一个焦桂英的舞台形象。表现焦桂英哭告海神,陈巧茹背向观众,手抚神案,两次踮起脚尖,双肩用力上耸,旋即徐徐转身,木然瘫倒地上,剖析人物对神祗的企求与失望,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次年8月,四川电视台举行四川省中青年川剧演员泸州老窖《金鹰杯》电视大选赛,陈巧茹以《田姐与庄周》选场《劈棺》参赛,荣获最佳演员奖。
     陈巧茹行当全,戏路宽,能戏多,能古能今,亦生亦旦,文武相兼,唱做双美,声、色、艺俱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中心子”旦角演员,梨园行旧称全班人买米吃饭的“当家旦角”,擅演新编历史剧《武则天》、《目连之母》,传统戏《杨广逼宫》、《装盒盘宫》、《狐仙恨》,现代戏《二丫与秀才》、《激流之家》等剧。1987年9月,陈巧茹生平第一次进京,在首都戏剧舞台主演根据德国大戏剧家布莱希特著名话剧改编的川剧《四川好人》,从此声誉大震,遐迩闻名。首都一家报纸刊发专家座谈会评价说:“20岁的女演员陈巧茹首次赴京献艺,虽名不见经传,但在该剧中饰演人物思想性格迥异的沈黛与隋达,亦旦亦生,显露了才华,使人感到川剧新人辈出,朝气蓬勃。” 1991年12月,成都市川剧院在北京为陈巧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打饼》、《劈棺》及《四川好人》,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川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通常由闺门旦与短打武旦前后衔接,共同担任,陈巧茹鼎力挑梁,一个人拉通全剧,保证了白娘子这一舞台形象的完整与完美。1993年1月,应法兰西世界文化之家邀请,陈巧茹随同成都市川剧院飞赴法国、瑞士巡回演出。世界文化之家成立于1982年,其宗旨是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剧院在法国16个城市巡回演出,到了欧洲最西边的城市、大西洋港口布勒斯特;也到了法国南部大城市、地中海岸边的蒙彼利埃;北边到了与比利时相邻的重镇里尔;东边到了靠近德国的斯特拉斯堡,遍及法国各地及其邻近诸国。他们还去瑞士的莫尔茨演出,总计38场。在享有“艺术之都”盛名的巴黎,接连演出16场。坐落在香榭丽舍大道南侧的圆点剧场,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观众借助法文字幕,听得认真,看得投入,不时地对演员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法国前总统蓬皮杜的夫人在我国驻法大使举行的宴会上,高度赞扬川剧《白蛇传》“集世界艺术之精华为一体,唱腔、表演、舞蹈非常优美。”。法国《洛林共和者报》在《川剧,令人无比惊奇》中写道:“中国人的《白蛇传》与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一样,同属世界文化的精品。这次演出,让我们再一次发现当年让卓别林、布莱希特、杰拉·菲利普激动不已的中国戏曲艺术!”
    


    


    
    


    
    


    
    


    
    


    
    


    
    


    
    

陈巧茹不仅文武双全,而且中西合璧,既擅演传统经典,又能担纲移植外国名剧。1994年9月,陈巧茹随同成都市川剧院赴德国的希尔德斯海姆、明登、科隆、阿伦、马尔、特罗依斯拉夫等8个城市,巡回演出《四川好人》计11场,密切了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2002年11月,陈巧茹随同四川省川剧院参加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美琪大戏院演出“巴山鬼才”魏明伦取材于《四川好人》,重新创作的《好女人·坏女人》,再度饰演剧中具有双重性别、双重性格的沈黛与隋达,荣获“白玉兰”表演奖。2006年8月,陈巧茹亲率成都市川剧院赴武汉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南方片),领衔主演著名川剧女作家徐棻根据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话剧《榆树下的恋情》改编的川剧《欲海狂潮》,荣获一等奖。
     2004年4月,成都市川剧院举行“陈巧茹艺术人生专场”,陈巧茹在《青春涅槃》中一个人饰演郭沫若话剧《屈原》中的婵娟、汤显祖《牡丹亭》传奇中的杜丽娘、曹禺话剧《家》中的鸣凤等三个不同的艺术形象。演出前后及幕间换装,舞台上用投影电视介绍演员,其中有不少介绍陈巧茹与张光茹师徒合影的照片。陈巧茹一再表示:她永远不会忘记老师授艺之恩。这些珍贵的照片,也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
     舞台下的陈巧茹喜欢钓魚、旅游、读书、唱歌、思考,也爱经商。她将蒲松龄落第时写下的一付对联自勉:有志者亊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关注艺校: